网站首页>教研室设置>教研室设置
教研室设置
一、教研室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是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重点学科教研室之一。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后1人,获得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7人;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拥有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梯队建设,是一支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素质的医教队伍,被教育部和卫生部首批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涎腺疾病、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颞下颌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创伤、口腔颌面部脉管疾病、正颌外科、唇腭裂序列治疗、涎腺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显微外科在口腔颌面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等。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培养了大批口腔医学人才,每年承担1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本科生以及专科生、进修生的教学任务,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300篇,并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共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十余项。
二、人员组成
卢利,男
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正颌外科和创伤外科学组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辽宁省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康复医学会辽宁分会理事,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委员,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正颌外科、唇腭裂的整复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及舌癌的外科治疗等。近年来培养医学博士、硕士10余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5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李瑞武,男
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治疗及教学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1989年-1990年赴美国休斯顿癌症治疗中心头颈肿瘤外科研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颌面-头颈部组织畸形的整复及缺损的功能性修复重建。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多名。近年来承担卫生部科技基金一项,沈阳市科委科技基金一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王绪凯,男
197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颌面外科一病区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委员、脉管瘤学组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整形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整形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1992年-1993年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修深造。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颌面-头颈部脉管疾病、功能性修复重建及唇腭裂的整复治疗等。近年来共培养医学博士、硕士共20余名;承担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教委科研基金各一项,省级科研基金一项、市重点科研基金一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参与项目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7篇。
孙长伏,男
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组委员和涎腺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Oral Oncology,Tumor Biology,Chemotherapy等SCI收录杂志的International Reviewer,Annals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医学》等杂志的编委和特约编委。20多年来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头颈缺损及畸形的功能性修复重建、涎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先后两次以高级访问者和“客座教授”身份赴美国著名的Texas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头颈外科、整形外科学习和交流。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7篇。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44名。获“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先进个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沈阳市优秀医师”、“沈阳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九三沈阳市十大科技精英”等称号。
李俊林,男
197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曾于1980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修一年,1990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研修一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头颈畸形及缺损的修复重建。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葛淑芬,女
197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8年。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2002年-2003年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研修。有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全面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颌面-头颈部缺损及畸形的功能性修复重建、涎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四项;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学任务。曾获得“沈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及“高露洁口腔医学教育奖”。
邓春富,男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4年获口腔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编委。科研课题及科研方向:种植区骨量不足的处理、骨替代材料的对比研究、下颌骨移植术后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主持辽宁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一项,参与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基金2项,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口腔专著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刘强,男
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颌面外科一病区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唇腭裂学组委员。毕业后开始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1995年获得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1996年赴日本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被日本学术振兴会聘为特别研究员进行博士后工作。有多篇英文论著被国际权威性科技文献引文检索工具SCI收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口腔颌面部的整形及美容。
李增健,男
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医学硕士,教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部创伤、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组织缺损及畸形的整复。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周青,男
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治疗及教学工作。2005年曾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研修深造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颌面部神经痛的治疗、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治疗、涎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和主要参加者,进行了国家、省部级4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35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谭学新,男
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临床专业,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1991年-1992年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200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研修深造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颌面-头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组织缺损及畸形的修复重建、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研究等。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并有省、市级课题获奖。
黄绍辉,男
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临床专业,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内科协作组成员。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颌面-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颌面-头颈部缺损及畸形的修复重建。近年来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杨鸣良,男
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系,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正颌外科、口腔颌面部创伤、组织缺损及畸形的整复。曾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白晓峰,男
2002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七年制,获得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担任辽宁省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及颌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专业特长: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牙合面畸形的临床诊治和正颌外科相关的临床研究。
郭永峰,男
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毕业后从事整形外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的医疗及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颌面创伤的治疗、唇腭裂的序列治疗、颌面部整形美容、显微外科技术等。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徐中飞,男
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006年获得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致力于头颈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机制的研究。主要专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尚德浩,男
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系,医学硕士,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4年获得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致力于头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组织缺损和畸形的修复重建。
代炜,男
医学博士,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口腔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得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颌面外科与整形外科从事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主要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防治、口腔颌面组织器官缺损修复重建以及涎腺疾病防治的研究。
段维轶,男
医学硕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6年获得口腔医学临床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临床工作,能够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并注重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吴楠,女
医学硕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毕业后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临床工作,能够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侧重于颌面部及头颈部整形及美容。
下一篇:牙周病学教研室 |
医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17号 医联系电话:024-31329999 技术支持:沈阳木头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辽ICP备18010415号-1 您是第12位访客,感谢您的关注! |